消失的那么快
纪念我的放肆
当前位置:首页 > .html

12部高分纪录片,只有他们才配叫“中国爆款”

作者:ling发布时间:2023-04-04 18:02分类: 网文摘录 浏览:13评论:0


导读: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五千年里,有无数的瑰宝和技艺得以流传,而这些文化遗传能都代代相传,靠的正是匠人们的坚守和执着,匠人精神,是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在凡事追求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这五千年里,有无数的瑰宝和技艺得以流传,

而这些文化遗传能都代代相传,靠的正是匠人们的坚守和执着,

匠人精神,是用偏执的心对抗时间,用精湛的手艺镌刻永恒。

在凡事追求短时高效的当今社会,匠人精神更显弥足珍贵,匠人用生命灌注技艺,为现代人重新定义了时间。

12部高分纪录片,带你感知中国匠人精神。

1、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由叶君、萧寒执导,中国中央电视台出品的一部三集文物修复类纪录片。

该片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

跨越明清两代、建成将近六百年的故宫,收藏着包括《五牛图》《清明上河图》在内的180多万件珍贵文物。

从故宫博物院建院那一天起,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复师走入紫禁城的红墙,通过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

这些修复师们甘于寂寞,甘于平淡,在与文物的对话中小心翼翼感受着来自古代的微弱的脉搏。

文物有灵魂,有生命,它们和人类的内心大美紧紧相连。

当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夺目光彩之时,不应忘记那些平凡而伟大的匠人所为之付出的艰辛。

豆友评论 @撒旦的表妹 ——

里面有段话说得特别好,“文物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里,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传播文化。文物修复不止是因为把物品修好了他才有价值,而是在修的过程中跟,人和物的交流,对物的体悟,把自己也融到了里面。”

中国的格物精神,一群真正的匠人。看完遗憾错过了90年院庆,百年的时候希望可以去。

2、手艺

手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先人智慧的生动体现。

《手艺》紧扣对“手艺”最正统的认知,即以双手与简单工具配合所产生的手工技艺和艺术。

关注那些需经数十年积累后汇于双手,且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表达手工艺者对于传统的执着与坚守。

工艺之美与人生经历的交织,古人智慧的奇巧与今人在繁华世界中的不断追寻,成为贯穿本系列片的核心魅力。

豆友评价 @原来这里没有人——

已经出到第五季了,缺少条目只能标记这个。其实CCTV里除了《舌尖》还是有不少很好的本土纪录片的,只可惜看的人不多。

关注民间艺术,尊重手工艺人,就像柳宗悦在《工艺之道》里讲的人要有“器物之心”。

3、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是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讲述了8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

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豆友评价 @Lilei_catcher ——

把手艺做到极致,匠人的腰杆才挺的笔直, 匠人的执着与专注是我辈应当精心学习的。

但是从片子中看到现代加工业仍然需要很多的人为因素来控制和凭经验来把关,可能也是我们国家高科技加工业发展落后的现实,值得反思。

4、百年巨匠

《百年巨匠》是中央电视台有史以来第一部大规模、全方位拍摄制作的关于近代艺术大师、画坛巨匠的大型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

动人心弦、精彩纷呈的人物故事,再现了一代艺术大师真实生动、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

《百年巨匠》就是一部,视觉版的中现代美术史。

该片第一部介绍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四位大师;

第二部推出潘天寿、傅抱石、林凤眠、李可染四位大师。

豆友评价 @LAUKYA ——

用电视纪录片人物传记的艺术手法进行专题创作,如此集中地拍摄制作这么多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史、美术史上的绘画巨匠、美术大师,可谓是一项艰难、繁浩的文化工程,这也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个创举。

5、爸爸的木匠小屋

在一年的时间里,24个节气陆续播放,从匆忙的都市生活里停下来3分钟看一部关于木匠手艺人的纪录片。

木工工艺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手艺,每一件独具匠心的作品,都在匠人的指尖上完成,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木材的纹理、雕琢的形状、精心的打磨,每一寸都在匠心的心中有著清晰的蓝本。

然而大工业时代下,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将精力放在这门需要消磨时间的手艺上。

而像郑爸爸这样的老匠人,却仍旧无惧冰冷机械的挑战,静默地将巧妙匠心注入每一件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之中。

豆友评价 @晨晨——

长得像宫崎骏的木匠大叔,用真心制造出每一个奇巧的物件,让中国古老的技术发出光亮。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饱含着深情给妻子做出一个又一个惊喜。

6、一百年很长吗

对于一门手艺来说,一百年是一段传承的历史,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是鲜活的一辈子。

十几组人物,十万公里的行程,一年的跟拍,《一百年很长吗》寻访了十余组古老的手艺、延续百年的小店。

将目光聚焦在命运与手艺纠缠在一起的人身上,从他们同你我一样的生活中探寻手艺如何与生活为伴,支撑着一门手艺流传下去的力量究竟来自哪里。

像沈佰和、李兆霖、李云鹤这样的手艺人,在这部纪录片中还有不少。

在镜头之下,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境。

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从事着热爱的事业,传承者稀缺的手艺。

并且在无声之中,也弘扬着这个时代所稀缺的工匠精神。

豆友评价 @十七君Tanya ——

每个故事都很喜欢。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啊。

一百年很长吗?它并不比一天更长。

只要你有喜欢做的事,身边有爱的人,沧海桑田也不过就是眨眼之间。

7、寻找手艺

这是一部行走式的纪录片,讲述三个纪录片的外行,寻找拍摄199名手艺人的故事。

片子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绝妙的悬念。

它只展现真诚,安安静静地和你讲述一系列属于中国自己的、温暖的故事。

从情感上,它甚至是一部主旋律纪录片。

但它放下以往纪录片的高高在上,而是从个人情感切入,以极强的代入感,带领观众体验一次真诚的文化之旅。

在前期拍摄,本片没有一丝摆拍及人为导演痕迹,完全没有主流的“专业”架式。

在后期讲述角度上,本片大胆采用了风险最大的第二人称。

豆友评价 @ZhnWang ——

一集一集渐入佳境,真的很粗糙很质朴,竟然就是因为这份质朴,手艺人也好拍摄者也好变得异常的可爱异常温暖。

做伞老人,锻铜手艺人,刻经人,放牧的老爷爷,英吉沙刀的制作,枫香染的阿姨,没有特意的包装,只是因为一次次不期而遇而记录下的质朴真实的故事,真的很感人啊。

8、中国手作

我们自古就对木材有着深刻的认识,其中“木材美”的观点是在千百年的取材中形成的,是在中国文化的左右下形成的,也是经过千百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

木材由树而来,与钻石换金的形成不一样,由阳光雨露滋润成长。

由于数量多少、生成时间长短等因素,在我们的社会中“木”就有了价值区分,有的木材价值堪比黄金。

不论是建筑房屋、家具、摆设、玩意儿、精良“木作”似乎是贵族商贾、文人雅士的不二选择,更是塑造中国人灵魂和思维方式的物质基础。

如果说西方是石头垒起来的王国,中国就是木头搭起来的文明。

本片第一季《木作》共5集,每集25分钟,选取的手艺人也都是普通木匠或由木匠发展出来的匠人。

通过“他们”和木作工艺,表现工匠精神、让人们看到木作之美、了解中国人与木头之间的情感和故事。

豆友评价 @geek ——

作为一个学家具设计的男生感触太深了,太多的内容深深扎进了我的心,也刺痛了我。 是木文化概论的老师推荐观看的,那我也用木文化概论老师的一句话作为我的评价。

“工匠精神何去何从?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拥抱科技,传承文化。”

9、昆曲六百年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

它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以再现、记实、动画等影像手段勾勒高雅经典的昆曲与沧海桑田的昆曲史,还原其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处境。

在昆曲的前世今生里,探寻民族艺术形成、发展、生存的土壤,在昆曲的大美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豆友评价 @喵咪咪 ——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

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只可惜,曲高和寡!

10、手造中国

这是一部通过手造瓷器去展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纪录片。

本片根据成瓷的每一道工序的特性,从每一个手工瓷匠人身上,提炼出了中国人身上流淌着的文化基因。

它们是对自然的敬畏,是对手艺的专注、执着和热爱,是对成败得失的淡然,是对薪火相传的笃定。

当快捷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切的标准,当缓慢成为一种缺点,当迅速抵达财富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成功范式。

在我们身后,还有这样一些人,却坚韧执拗地几十年如一日,只为做一件事情。

那些繁杂,枯燥,辛苦,劳累,乏味的手工制瓷工序,那些为一门手艺耗尽毕生精力的匠人们为我们构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世界观。

《手造中国》前后摄制历时三年,主创团队走访了景德镇手工瓷工匠近百余人,以制瓷工艺流程为线,以制瓷工匠的日常生活为主体,讲述了一个关于“手造中国”的故事。

豆友评价 @abigbear ——

把手造陶瓷拆解为一道道工序,从细微处拍摄瓷器的美,从步骤中介绍瓷器的产生。

整体看并没有沉迷于大师级的执着和创意,而是立足于普通的制瓷匠人,介绍每种手艺的修炼与传承,描述学问与价值的抉择。

一搓一烧是个物件,一雕一琢便为艺术。

11、留住手艺

儿时记忆,家乡情怀,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明的记忆。

煌煌中华,悠悠五千年,熔铸了辉煌厚重的历史文化。

萌发久远,留存至今的各种手工技艺,蕴含着东方古老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是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中一朵闪着晶光的浪花。

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有些手艺却举步维艰,有些则濒临失传,急需保护。

因此,用影像纪录并珍藏这些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全面地向海内外观众讲述中华古老手艺的历史和传承故事,使这些国宝级手艺得到拯救、保护和传承。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特别推出了50集系列纪录片——《留住手艺》。

豆友评价 @津棫 ——

在一个有规矩的时代里,最好的手艺是将作品完成地符合规矩——每一道工序怎么做,其中绝对不能做什么。

传统的手工艺品中蕴含着匠人们的灵魂,它们充满了灵性与生命力。

留住手艺,不仅是留住技艺,更重要的是,留住一种生活,留住一种精神,留住对大自然的敬畏。

12、指尖上的传承

中国传统工艺世代相传,它蕴含着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汇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素养,以其生动的神韵蜚声国内外。

传统技艺是世界文明中一颗闪光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指尖上的传承》,就展示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传承中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豆友评价 @黑胡椒大懒猫 ——

对于这些国家级的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者,我感到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充盈而丰富的,自己修身养性的同时还潜移默化的影响到身边的人,族群,地域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最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中式庭院和那一池池锦鲤啊,知道那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夫复何求~

转自:豆瓣电影



发表评论: